5月11日傍晚,印度首都新德里。修饰一新的总理府草坪,围聚了上百名印度和外国记者。17时55分,瓦杰帕伊在他的政治顾问普拉莫德·马哈健及首席新闻官纳伦德拉的陪同下,满面春风地走向麦克风。他用略带印地语口音的英语宣布道:今天15时45分,印度同时成功地进行了3次地下核爆炸。3个不同的核装置分别是:一个很低当量的核装置,一个与1974年首次试验相同的裂变装置和一个热核装置。
宣读完不足百字的简短声明,瓦杰帕伊便匆匆地离开了,丢下一百多名目瞪口呆的记者……
正当世人尚未从印度第一轮核爆炸的震惊中缓过神来之时,两天之后的13日中午12时21分,印度又在同一地点进行了两次核试验。
印度核爆炸的冲击波,震撼了南亚次大陆的地层,也震惊了全世界。
印度核试验后,反应最强烈的无疑是巴基斯坦。11日,巴总理谢里夫正在哈萨克斯坦访问,巴外长古哈尔·阿尤布·汗代表巴基斯坦政府对印度核试验进行严厉谴责,并表示:“为捍卫自身安全利益,巴保留采取适当措施的权利。”巴著名核物理学家、主管国家高精尖武器开发研制的A.Q.汗博士迅即表示:“我们正等待政府的命令。”
5月28日晚,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在向全国发表广播讲话中宣布,巴当天下午3时30分在西南部的俾路支省查盖地区成功地进行了5次核试验。谢里夫说,印度此前进行的核试验对巴基斯坦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巴对此作出反应是必要的。
6次核试验后,巴基斯坦核武器之父阿·卡迪尔汗博士称,巴基斯坦的导弹和核技术已经超过了印度,“可以说,我们的武器在兼容性、小型化、先进性和可靠性方面超过印度,在效率和可靠性方面都胜一筹……而且我们使用了高科技浓缩的铀。”据卡迪尔汗博士透露,巴基斯坦在第二轮准备进行两次核试验,但在最后时刻,巴总理突然决定只进行一次,“总理最后决定有所保留。”但六次核试验已经在数量上压倒了印度。
印度率先进行核试验,巴基斯坦还以颜色,也进行核试验,从而在南亚次大陆拉开了核军备竞赛的序幕。分析家们指出,印巴两国之间的核竞赛与核对峙尤其危险,极易触发核冲突。有的评论说,这是一场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展开的一场可怕的竞赛。
首先,印巴两国积怨太深。印度教和穆斯林之间的仇恨根深蒂固,这种仇恨自1947年以来已导致这两个国家三次兵戎相见。其次,印巴两国是紧挨着的邻国,在两国紧张对峙或战局极为不利之时,弱势的一方有可能诉诸于核武器,先发制人,以求一逞。另外,从技术上看,两国领导人之间没有直接的通信联络途径,也没有防范核袭击的预警系统和核威慑力量必需的指挥与控制系统的对峙,因而容易产生误解,并导致“偶发事件”。于是,当巴基斯坦在4月8日试验它的新型“高里”式导弹时,印度对此毫无察觉,而巴基斯坦对印度的侦察和预警能力更差。可以设想,在没有预警的情况下,装载核弹头的巴基斯坦中程导弹能够在五分钟之内到达印度首都新德里,而印度反击的导弹则更快,能够在三分钟之内到达伊斯兰堡。军事专家指出,两个相邻的核国家,紧张对峙又信息不灵,高度敌视又易于误解,这是最危险的。正因为如此,俄罗斯《消息报》载文指出,“南亚地区性冲突有可能转变成核冲突”。美国《新闻周刊》也载文认为,“印巴核爆炸将使冷战后世界回到核战争边缘,也许比自从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以来的任何时候更加接近核战争。”
最坏的情况相当可怕。美国核专家们作出的评估报告是极其恐怖的:在大规模“打击城市”的核交战中,1700万巴基斯坦人和2900万印度人将丧命,而且那只是在最初几个小时。考虑到印巴两国的医疗条件都比较差(巴基斯坦每10万人只有59张医院床位和48名医生,印度每10万人只有74张医院床位和47名医生),根据美国空军的研究报告,预计两国的死亡总数可能达到1亿。
一般认为,印巴核竞赛始于70年代中期。1974年印度爆炸了第一枚核装置。尽管当时印度政府再三声称其核计划用于和平目的,但仍引起巴基斯坦的高度警惕。于是,巴暗中使劲,全力追赶,10年后也拥有了生产核弹的能力。以后,双方你追我赶,竞相加快了核力量的发展步伐。据西方分析家推测,目前,印巴拥有制造核武器的技术和拥有核武器两者之间的区别,只是数天或数小时的时间问题。
究竟如何评估印度的核能力?
从各方透露的情况来看,经过40多年的苦心经营,印度的核能力确已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西方有报道称,印度的核技术水平在某些方面已超过英法中三国,接近美俄水平。
不妨列举一些事实和数据。
——组织机构完善。
早在1945年,印度的塔塔家族就在德里设立了一所“塔塔基础研究所”,开始研究核子物理,并训练出一批从事核子物理和有关技术研究的科学家,为印度的原子能研究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1948年,印度国会通过了“原子能法案”,在政府中成立了原子能委员会,统管国家原子能的研究、生产和发展工作。该委员会隶属于印度自然资源和科学研究部,由印度原子能专家巴巴博士任主席。委员会下设一个原子能研究所和一个宇宙线委员,做具体研究工作,1952年底,印度政府批准原子能委员会草拟的第一个四年计划。1954年8月3日,印度政府对原子能领导机构进行了改组,成立了“印度原子能部”(有的称原子能局),负责原子研究、发展工作。部下设原子能委员会和原子能矿藏开采局,分别负责核研究的规划、组织实施和核资源矿藏的勘探、开采。1955年,印度又成立了统一的原子能研究机构,下设物理研究、化学研究和工程研究等部门。目前,印度的核研究机构已达40余所。
——核设施完备。
几十年来,印度一直把核研究的重点放在核原料的开发和提炼方面,并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从而使制造原子弹的武器级钚的生产提炼技术不断提高。目前,印度已建有阿鲁萨拉、西鲁斯、泽林纳、普尔尼马和德鲁瓦等9座核反应堆。这些核反应堆基本用于军事目的,其中1985年投产的德鲁瓦核反应堆是世界上目前仅有的几座快中子通量反应堆之一。该反应堆由印度自行设计建造,可年产钚300公斤。据“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公布的材料显示,1988年印度在南部距迈索尔12英里的拉坦哈利建成了一座规模巨大的铀浓缩工厂,并开始提炼生产浓缩铀,该工厂年产浓缩铀可制造15枚核弹头,而且,随着铀浓缩技术的不断提高,其利用浓缩铀制造原子弹的能力也将不断增强。重水是用作核反应堆的冷却剂,可使核反应堆以天然铀为燃料运转,同时可直接用于核武器生产,现已建成楠加尔、巴罗达、图蒂科林、塔尔切尔、科塔和塔尔7座重水工厂,年生产重水600吨以上。与此同时,印度民用核工业发展迅速,为核军事工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印度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能自行设计、制造核发电厂的国家之一。目前,印度已建成并投入生产运转的核电站有11座之多,年发电总量超过1465兆瓦。印度还计划在本世纪末再修建6座500兆瓦和4座235兆瓦的核电站。届时,印年核发电总量将达到1万兆瓦。
——核原料充足。
印度核资源矿藏十分丰富。据国际原子能机构和国际能源组织出版的《铀资源、生产和需求》一书介绍,印度钍的确定贮量达32万吨,超过世界钍确定贮量(49.04万吨)的一半,占世界第一位。比哈尔邦兰契高原有世界上“最大的铀石矿”,可以从中提炼钍和铀,铀贮量达5.3万吨。
巴基斯坦的核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印度的刺激下发展起来的。
50年代,在世界强国大力发展核军备的背景下,巴虽然制定过一项核计划,但由于当时国力所限和接受美国的“核保护伞”,其核发展计划实际上处于搁置状态。60年代后期,外界不断传言印度正在加紧研制核武器,特别是1974年印度成功地爆炸了一个核装置之后,巴受到极大震动和刺激,感受到来自邻国印度的巨大核威慑。当时的巴总理佐·阿·布托发誓说,“如果印度研制原子弹,我们也必须研制原子弹,即使我们吃草、树叶或忍饥挨饿,也在所不惜。”从而,巴正式走上了秘密发展核力量的道路。
巴基斯坦的核研究起步较晚。为迎头赶上印度的核发展水平,最初曾试图直接从国外引进铀浓缩设施,走快速发展核力量的捷径,但由于美国等西方国家严格实施核不扩散政策,使巴引进核设施的努力未能如愿。此后,巴重新研究对策,调整部署,集中国内科技力量,走自力更生发展核力量的道路,仅用了不到10年时间,即于1984年建成首座铀浓缩工厂,使巴的核发展计划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生产出制造原子弹的核心和关键材料——武器级铀235,初步具备了与印度进行核抗衡的资本。
经过近20年的努力,巴基斯坦的核力量已达到较高水平,使巴迈入准核国家的行列。迄今,巴即使尚未正式拥有核弹,也至少是个可以随时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具备了在必要时同印度进行核威慑的条件。
摘自《印巴核暴冲击波》
昆仑出版社出版
定价:13.00元